有著‘島國’之稱的‘耽羅’是濟州的舊稱。在《耽羅開國神話》之“三姓神話”中可以清楚了解到在濟州島上建立耽羅國的過程。如想查看考古遺跡,可以前往“三陽洞史前遺址”
。被指定為國家史跡416號的三陽洞史前遺址是原三國時代公元前3世紀左右在濟州首次形成的大規模村莊遺址,展現了耽羅形成期(B.C.200至A.D.200)時代的社會面貌。三國時代的
耽羅與百濟、高句麗、新羅開展貿易往來,在唐新羅聯軍滅掉百濟後,與日本和中國唐朝建立外交關系等,延續了其獨立的海上王國歷史。
濟州的歷史
大家學生時代應該都聽說過關於濟州的歷史故事吧?
濟州島有著十分曲折坎坷的歷史,它歷經三國時代的高麗、朝鮮時代、日帝搶占時期與現代史的激變時期,那麽現在來開啟濟州歷史之旅吧。
千年的歷史-耽羅
‘耽羅’變成‘濟州’
古代海洋國家耽羅失去作為獨立國的地位是在高麗肅宗10年(1105)。到高宗(1213~1259)時期,更名為‘濟州’,意為“大海對面的邑城”。高麗時代濟州的代表性痕跡當屬三別抄與之相關的遺跡。濟州島是高麗時代作為抗蒙戰爭的主力軍-三別抄最後激戰的地方。此處還遺留著高麗政府軍與三別抄軍輪流在海岸修築的環海長城,以及三別抄軍駐紮的抗蒙遺址。三別抄軍不僅在涯月修砌了各種防禦設施,還修築了兼具宮廷和官府的缸坡頭裏城,對抗麗蒙聯軍,但最終於高麗元宗14年(1273)淪陷,之後被蒙古統治,直到高麗末期崔瑩將軍討伐牧胡軍。曉星嶽、獨立巖、幕宿、虎島等都是崔瑩將軍與牧胡軍展開激戰的高麗時代遺跡。
充滿悲痛與無奈的‘流放1號地’
濟州自高麗時代起就是首選的流放地。高麗附屬元朝,而元朝在征伐三抄別軍後將濟州作為其直轄地,幾次將盜賊、罪犯、王族、官吏與僧侶流放至此。濟州正式成為流放地是朝鮮時代。 朝鮮時代500年來,流放了200多人,有王族、外戚、文武兩班、學者以及盜賊與過境犯人等各階層人士。通過朝鮮王朝 500年的統治,在濟州度過流放生活的眾多人士給濟州帶來了巨大影 響。其中代表性人士之壹正是秋史金正喜,其著名的歲寒圖和秋史體就是在濟州流放生活中完成的。大靜邑安城裏較好地復原了秋史謫居址。
3邑9鎮25烽燧38煙臺
朝鮮時代500余年來,濟州分為濟州牧、旌義縣、大靜縣三邑體制統治。各城鎮修築邑城,在邑城內修建衙門設施和建築物,並分別在各城鎮內建立國家教育機構即鄉校,而且具備抵抗倭 寇的防禦體系。圍繞濟州整個海岸關口修建的環海長城、山嶽頂峰上的烽燧、海岸上的煙臺,作為防護所的鎮城都是完美展示朝鮮時代防禦體系的遺跡。防護所有禾北鎮、朝天鎮、別防鎮 、涯月鎮、明月鎮、遮歸鎮、摹瑟鎮、西歸鎮、水山鎮等9大鎮,並且都修築了城墻。烽燧是連接山嶽的通信設施,而煙臺是連接海岸線的通信設施,共有25座烽燧和38座煙臺。防禦設施 遺址在濟州隨處可見。
痛卻要直視的傷口,日本殖民統治時期
作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殖民地,濟州也不例外。隨著1930年代進入戰時體制,將濟州島作為主要軍事基地的日本帝國增強全島軍事設施。修建軍事設施工程時,大量濟州島民被調動, 飽受苦楚。根據日本帝國戰時總動員令,許多濟州島民以征兵·征用·挺身隊等名義被迫服勞役或被派上戰場。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濟州人仍能展開抗日運動, 十分了得。在濟州島掀起的法井寺抗日運動比3·1運動還早1年,還有以海女為中心的抗日鬥爭、前往日本展開的自主航運運動、無政府主義群眾運動等這些抗日運動在其他地區難以看到。 前往濟州各處保留的日本帝國軍事遺址,以及韓國唯壹匯集了抗日運動的歷史重現現場——濟州抗日紀念館等看看吧。
3邑9鎮25烽燧38煙臺
1948年,濟州經歷了韓國現代史上最大悲劇之4·3事件。數萬人犧牲,130多個村莊被夷為平地。4·3可謂是席卷了濟州島全區7年的狂風,因此島上每個角落都是4·3遺址。現在,濟州島 成為了旅遊之島、世界和平之島。想要體驗‘真正的和平’,那麽您就要了解濟州所經歷的悲劇和苦難時代。如果只是擦肩而過,那麽此次之旅只能算是逛了壹半。請前往4·3和平公園吧 ,那裏是為回顧濟州4·3事件,成為和平與人權的教育場所。